舍弃富豪丈夫,转嫁一穷二白的张国立,邓婕到底后不后悔?

张国立西服-张国立定制西装

87版《红楼梦》是华语影视的经典之作,导演慧眼识珠,剧中的演员们也功不可没。

陈晓旭扮演的黛玉冰清玉洁,欧阳奋强饰演的宝玉风流倜傥,邓婕出演的王熙凤风华绝代,个个让人难忘。

演员们的精彩演出,让他们一夜爆红, 邓婕则因为饰演王熙凤一角,一举拿下了金鹰飞天双视后。

早在出演王熙凤以前,邓婕是一位阔太太,丈夫是大公司的董事长。

1984年,邓婕认识了一穷二白的张国立,随后便抛下富豪丈夫,选择了另一种人生。

是什么原因让邓婕放弃豪门,她这些年是否有过后悔呢?

1. 独立女性

邓婕1957年出生在重庆,家里几代都是唱川剧的,父母是川剧界小有名望的前辈。

邓婕天生漂亮,父母有意让她继承家业,她也从小就练习川剧,据说很有天赋。

原本,邓婕的童年还算幸福,但一场变故,却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邓婕10岁的时候,正好赶上“运动”爆发,作为川剧演员,邓婕的父亲被打入牛棚,一家人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变。

邓婕的母亲为了保护年幼的孩子,只能与丈夫划清界限,一个人扛下了所有的苦难。

那时候的邓婕已经懂事,不知道怎么安慰母亲,更不知道父亲面临着怎样的处境?

一年后,父亲便被迫害至,年仅11岁的邓婕则亲眼见证了这一残酷的过程。

那天,她看着父亲被人殴打,拼了命哭喊,想要冲上去阻止那些坏人。

母亲却流着眼泪,抱着她,直到父亲没有了呻吟声,没有了呼吸。

11岁的邓婕如何也想不明白,父亲为何而,更想不明白为什么母亲要拦着她?

从那一天起,她就对自己的母亲充满了怨恨,以为是她放弃了父亲。

父亲离世后,母亲经常一个人偷偷哭泣,她不再心生悲悯,而是冲着母亲大吼大叫。

不得已,母亲将邓婕和年幼的弟弟妹妹,一同送到姨母家里抚养。

姨母看着一脸倔强的邓婕,告诉她: 你母亲心里很苦,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由于姨母的悉心照顾,邓婕很快忘记了曾经的疼痛,恢复了往日的开朗。

只是每当母亲来看她,她都不愿意见,甚至对母亲冷眼相向、恶语相加。

看着孩子们对自己的怨恨,母亲只能用拼命工作来麻痹自己,彼时温暖的家庭支离破碎,这份苦她不知道讲给谁听。

邓婕与弟弟妹妹寄住在姨母家,姨母家里有两位老人,还有年幼的两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邓婕开始变得越来越懂事。

在姨母家里住了五年,仅有16岁的邓婕便坚强独立,很会照顾人,也很有主见。

这一年,邓婕考上了四川省川剧学校,决定去完成父亲的遗愿。

如果能成为优秀的川剧演员,继承家业,父亲在天之灵,一定会非常安慰。

1976年,“运动”结束,父亲得以沉冤昭雪,只是人都没了,一切来得太迟了。

邓婕心里五味杂陈,她发誓一定会继承父亲的遗愿,将自己的家族发扬光大。

2. 人生如戏

邓婕21岁时从川剧学校毕业,如愿进入了四川省川剧院,成了川剧舞台上冉冉升起的新星。

那时候的邓婕貌美如花,是台上风情万种的小花旦,也是亲朋好友中的好闺女。

80年代初,年少有为的张先生,便被邓婕所吸引。

张先生的父亲是一名高官,自己则下海经商,创立了一家 科技 公司。

张先生很有创业天赋, 科技 公司在他手下越做越大,在四川省排的上名。

张先生爱好不多,闲暇之余便会去听戏,偶然遇到邓婕,被她深深吸引住了。

舞台上的邓婕明眸皓齿、声音洪亮,像是天上的女官,一颦一笑都牵动着张先生的心。

一连数日,张先生无论生意多忙,都会托人买一张邓婕的戏票,去听她唱戏。

也许张先生觉得邓婕是一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未与她说过一句话,也从未将自己的欣赏之情,说与她听。

缘分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东西,在一次川剧大师举办的聚会上,邓婕邂逅了张先生。

张先生主动向邓婕问好,邓婕却不认识他,保持着高度警惕。

张先生说,自己是川剧爱好者,在舞台上听过姑娘的戏,却不知道姑娘的芳名。

邓婕没有告诉他,他便与邓婕讲起来,哪日听得哪出戏,还分析得头头是道。

张先生西装笔挺,不像是听戏之人,却把戏看得如此透彻,这引起了邓婕的好感。

张先生还说,姑娘是真正懂戏之人,才能把戏唱的婉转透亮,希望能交个朋友,有空多多请教。

邓婕觉得此人谦逊有礼,便应下了。

那一日,张先生也没有多逗留,匆匆告辞。

没几日,邓婕登台演出,张先生主动来后台找她,两人一直聊到登台演出。

邓婕在台上唱戏,目光扫到台下的张先生,竟然有一丝不一样的感觉。

邓婕与张先生成为了挚友,两人越来越热络,私下里经常见面。

张先生温文尔雅,面对邓婕侃侃而谈,无论戏还是人生,都有自己的见解。

邓婕也隐约打听过张先生的来头,他的话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人生真正的大彻大悟。

后来,张先生直抒心意,邓婕说她明白,两人走到了一起。

可惜好景不长,张先生优秀,且十分爱护邓婕,对她百般体贴。

只不过,他也是个十分固执的人。

舞台上的邓婕太有魅力了,于是张先生觉得: 她已经嫁人了,不该再抛头露面,应该在家做贤妻良母。

但邓婕从小独立,却不愿意放弃事业。她明白张先生真心爱她,给了她温暖的家庭,但张先生却并不懂她。

随后,张先生限制了她的自由,两人因为这件事经常争吵,最后影响了感情。

最终,由于张先生的固执,邓婕对人生理想的向往,两人分道扬镳。

1984年,邓婕结束了与张先生4年的婚姻,重新站上舞台。

3. 再结良缘

1984年,邓婕29岁,花开正盛,依旧是舞台上美丽的白月光。

张先生还是会去听她的戏,只是一切都变了味道。

在舞台上唱了许多年,邓婕小有名气,恰逢《红楼梦》剧组挑选演员,她受到剧组邀请去试戏。

邓婕气质典雅,穿上古装华丽又不失灵动,导演王扶林认为,她就是王熙凤的最佳人选。

不出所料,邓婕出演的王熙凤,像是从画里走下来的。

加上唱川剧的基础,笑声洪亮,身段优雅,把书里的王熙凤演活了。

导演、演员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付出,成就了这一部不可超越的经典之作。

《红楼梦》获奖无数,演员们跟着风光,邓婕也获得金鹰奖女配、飞天奖女配,一举成名。

有了王熙凤的成功,邓婕开始活跃在影视圈。

1984年,邓婕拍摄电视剧《密码没有泄露》,邂逅了张国立。

张国立是一名话剧演员,84年也是刚刚拍摄电视剧,与邓婕都是电视剧的新人。

两人在剧组互相照应,彼此之间有很多话题,成为了密友。

只是张国立有家室,还有一个两岁的孩子,两人之间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

三年时间,邓婕凭借《红楼梦》家喻户晓,张国立也得过话剧大奖,演过不少电视剧,小有名气。

再次相遇,两人心境不同,相同的是对彼此之间的欣赏。

1987年,张国立主演电视剧《水微澜》,在剧组又一次遇到了邓婕。

张国立比邓婕大两岁,对她颇为照顾,让她很受感动。

彼时的情谊,让她们关系更进一步,只是两人朦胧的关系却未挑明。

张国立由于奔波于剧组,与妻子也渐行渐远,终于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向邓婕表明心声。

其实第一次见到邓婕,张国立就心动了。

邓婕的一双眼睛清澈明亮,摄人心魄,与她对视仿佛整个人沉入海底,回到生命最原始的状态。

只是那时的张国立有妻儿、有家室,如何能给邓婕幸福,所以他不愿意承认。

直到再次与她相遇,张国立再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

邓婕表面独立精明,事实上非常没有安全感。

小时候眼睁睁看着父亲离世,看着家庭破碎,她一次又一次被噩梦惊醒,害怕失去家人。

造化弄人,曾经有个人给了邓婕一个家,却又让她失去一个家。

于是邓婕像一只受伤的小猫咪,内心的纯真善良,被警惕性深深的包围着。

张国立明白,只有让她看到一颗真心,她才愿意放下防备,能有片刻放松。

张国立也相信,能再次遇到邓婕,一定是上天赐予的机会。

于是,他向邓婕袒露真心,如果她愿意,会给她一个永远不会失去的家。

邓婕对张国立很有好感,听到他的一番话,很是感动,于是回应了他的心情。

两人不顾世俗的反对,不顾内心的挣扎,成为了恋人。

4. 白头到老

张国立深深的爱着邓婕,承诺要给她一个家,他只能承受千夫所指,承受良心的谴责。

爱上邓婕,张国立却未曾后悔过,反而如释重负。

年少不愔世事,如今才懂得爱是责任,是与一个人共度一生的勇气。

张国立面对妻子充满愧疚,却还是把一切坦白了。

他把这些年攒下的所有东西,都留给了妻子,一个人净身出户。

1988年,张国立与邓婕正式在一起,一同去北京做了北漂。

张国立一无所有,却有一颗与邓婕白头到老的心。

于是,邓婕毅然决然嫁给她,尽管婚礼简陋,尽管婚房是一间出租屋,邓婕却有了从未有过的安全感。

好在,那时的两人在演艺圈都小有名气,能接下的戏也不少,日子很快好起来。

邓婕偶尔也会想念唱川剧的日子,偶尔想起父亲。

只是现在遇到一个男人,给自己一个家,就算再苦,也回不到那些绝望的日子里了。

邓婕以前的梦里,自己总是置身混沌,身边除了黑暗什么也没有。

偶尔能听见父亲的呼喊,也很快变成呻吟,再变成救命,最后寂静无声。

如今她看到了一点点的光明,像是早上的太阳,在地平线升起,缓缓照亮整个大地。

每当再从梦里惊醒,邓婕便紧紧抱着枕边人。

结婚以后的日子渐渐宽裕,张国立与邓婕商量,希望能把儿子张默带到身边。

怀着对儿子的歉意,张国立和邓婕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

刚来到北京,夫妻两人积蓄不多,却果断把儿子送到北京最好的学习读书。

只是张默却始终对邓婕怀恨在心,认为是她勾引爸爸,破坏了他们的家庭。

直到20岁,张默在一档采访节目中表示, 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叫邓婕妈妈。

张国立对张默也心生愧疚,与邓婕一生未要过孩子。

张国立有自己私心,怕与邓婕有了孩子,张默便觉得自己是个外人,不利于他的成长。

张国立的一番苦心,张默却始终不能明白。

从成人开始,张默就十分叛逆,后来还走上了的道路,只为了与自己的父亲抗争。

邓婕作为张默的继母,却始终用心对待张默,毕竟她也觉得,自己对孩子有所亏欠。

照顾孩子已经十分辛苦,事业上对张国立也尽心尽力。

邓婕与张国立一同出演了《康熙微服私访记》,张国立做起了导演,邓婕便当上了制片人,甘居幕后。

张国立事业蒸蒸日上,当上影帝,邓婕功不可没。

遥想当年,邓婕没有嫁给张国立,凭借她的灵性与美丽,定能有所成就。

只是邓婕太过于重情义,为感情甘愿付出一切。

好在张国立是个可托付之人,邓婕没有枉费这些年的辛苦,最终收获了一个真心爱人。

只是年少辛苦,两段婚姻都未能圆满,与张国立虽然恩爱,却始终没能有自己的孩子。

如今人们对于她的评价,还是当年插足张国立婚姻之事,现在再加上一生无子,不知她是否后悔过?

古人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对邓婕来说,或许这段婚姻也没有什么不好。毕竟人各有志,每个人对幸福的追求不同。

——END——

有哪些尴尬又搞笑的综艺穿帮镜头?

我记得那些尴尬又搞笑的综艺穿帮镜头真是太多了。综艺节目中有很多的是人为制造的镜头,为了就是节目的效果更好看。但是有时候穿帮也是在所难免,有很多梗让观众们忍俊不忍。当然有时候是为了另一种植入广告,其实观众也是能看出来这样的梗的。毕竟事情在那里摆着,不言而喻。中间拿出某一个产品搞穿帮镜头,观众们也是可以体谅剧组的难处的。

?记得有一次,美图手机是一档节目的赞助商。节目中美图手机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嘉宾都是人手一机。其中有一期节目,记得是皇阿玛张铁林和合作。当时是张铁林作为嘉宾,通过飞行降落在了小燕子的餐厅里,其中当皇阿玛张铁林拿出手机时,观众们感到特滑稽。大家感觉这样的穿帮镜头是可以原谅的,毕竟赞助商也需要广告的。

?还有一次就是撕名牌的综艺节目,鹿晗和迪丽热巴一组,王祖蓝和林志玲一组男生背着女神对撕。所以男生虽然不用伸手去撕名牌,但是他们的体力很重要的。当时我们的小鹿晗体力很弱,一开始大家就感觉他体力不支,但是镜头一换,就穿帮了。明显可以看出,鹿晗名牌的衣服,由于汗透的原因,看到了邓超的名牌了,感觉很尴尬的。

还有我们的《快乐大本营》,一次三位主持人作为导师,在表明对错的时候。开始杜海涛的前面是个大大的错,但是镜头一换,有改成对号了。大家还发现哪些穿帮镜头,我们一块探讨探讨。

陈道明、张国立、唐国强相比谁的演技更胜一筹?

说起陈道明、张国立和唐国强这三人,都是当下娱乐圈赫赫有名的老戏骨。但是论三者实力总会有个高低,而于我看来,张国立毫无疑问排第一,陈道明和唐国强并列第二。

张国立的知名度虽然不及后两位,但是在我看来,他的表演最为自然最没有表演痕迹,他扮演的普通人物最能走进观众的内心。无论是《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纪晓岚还是《一九四二》里的老东家范殿元,张国立都能把普通人物诠释得特别到位,他的台词功力尤其出色,常常一句话就能把观众带入戏剧的世界里面。

再说陈道明。陈道明演的帝王角色虽然经典,但是他的戏路其实十分有限,他和靳东都有着一样的缺点,就是演什么都是一个样子,自带一股傲气和不羁,感觉演什么角色都是他陈道明似的。所以在我看来,陈道明演戏其实是带有一定的痕迹的,看他演戏并不是那么的自然,演古代戏还好,演现代戏就很别扭了。

最后说说唐国强。唐老师最为有名的角色当然是骂王朗的诸葛村夫,这个人物如今因为网友的鬼畜视频再度翻红,唐国强也成为很多年轻人喜欢的老戏骨。唐国强演戏自带一股帝王气的霸气,这种气场在特定的角色上可以给人物加分,但是在普通人物里就不合适了。所以唐国强的实力很强,但是演的角色性格也比较雷同。

如果你赞同上述回答,记得点赞哦!

综艺不只是闹腾,这档清流节目看过的人都想哭

《见字如面》录制前,张国立把自己的行程发给了导演,上面密密麻麻,某日,上午干吗、下午参加什么、晚上拍什么。第二日、第三日亦然。信息这头的导演不觉感概,“你这是要累自己”。这个导演叫关正文,此前他做出了两档文化类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这一次,他做了一档新的节目,《见字如面》。

即使档期上“要把自己忙”,张国立还是接受了关正文的邀请,来上他的这档《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这是人们在书信交流时代常用的表达语。而这个节目,也是一个读信的节目,“用书信打开历史”,这是关正文的野心。

用书信打开历史,是《见字如面》节目的初衷

在现在室外真人秀和室内棚拍节目,动辄就加上“大型”二字的年代,《见字如面》这样的“小制作”,本身就显得疯狂。更可况,它还过于安静。一个快餐消费、碎片化表达的社会,谁还会写信、读信、听信?市场也对节目表现了自己的谨慎。但观众却对节目给出了自己的喜爱,很奇特的是,这个节目在各平台的评论里,几乎一水的好评。一开始,谁都不认为《见字如面》能成,现在,我们看到它成了。

这究竟是一档什么样的节目?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反差?《见字如面》从制作到播出背后,又经历了哪些波折?本期《疯狂综艺》,腾讯娱乐直面导演关正文,听他讲述《见字如面》幕后的故事。

PART 1 什么是《见字如面》?一人、一信、一话筒、无数掌声

《见字如面》节目的抢先版里,张国立读着左权写给妻子的信,声音和缓、感情充沛。用克制又冲动的声音慢慢的读出最后的四个字,“念、念、念、念”。读完,张国立抬起两只手,抹了一把自己的眼泪。屏幕这边看节目的观众,在评论中也纷纷不吝啬的给出好评,表达着自己的感动。

张国立读左权写给妻子的信大哭

不是祭奠和缅怀,而是用书信”打开历史”

《见字如面》的节目形式,一言以蔽之,读信。读信的人既有林更新这样的小鲜肉;也有张国立、何冰、王耀庆这样的实力演员;甚至归亚蕾、蒋勤勤等女性视角的演员。他们事先与节目组沟通确定读信的内容,随后开始读。

《见字如面》的录制现场很简单,作为棚内的综艺节目,它只有一个台子,读信的嘉宾站在上面。下面是呈圆形围坐的百余位观众,松散的坐着。读信的嘉宾拿着一个文件夹,读出上面的文字,这些画面被记录下来,就拍成了节目。

作为一款“另类”综艺,《见字如面》的舞美设置简单低调

起初,制片人兼导演关正文想做一个读书节目。但关正文很快否决了自己做读书栏目的创意。直到他看到一本英国的书籍,那上面满满的全是西方世界征集到的私人信件。“这解决了我的困惑,我应该读信”。

对关正文来说,这不是一场文学的祭奠,也不是对几乎逝去的书信系统的缅怀,他在书信世界里,发现了大秘密:打开历史。他觉得从历史中借鉴经验是人们生活的本来需求,这要比感官型的娱乐节目更被需要。

我没法拿钱砸明星,肯来的都是支持我们的

《见字如面》的节目里,既有革命人物左权的信,也有李小龙、蔡琴的信。这些都是关正文团队花费半年,从20多个专家顾问那里征集了几万封信,而后一轮轮筛选得来的。筛选的标准是,这封信值不值得被更多的人看到。

最终,他们留下了90多封。

信定了,接下来就是读信的人。对关正文来说,这不是一个容易的任务。现在的综艺节目,尤其是真人秀类节目,已经将明星艺人的出场费不断的抬高。市场热,大家的价格自然高。“我们没法像那些综艺节目一样拿钱砸,一千万你不来,那两千万呢?再加呢 ?你最终肯定会来”。

关正文说,自己做的“是一个有文化的事情”,看的是嘉宾认不认同这个价值观。来的“都是支持我们的”。

节目的发布会上,林更新说自己一听到这个邀请,觉得很新奇,赶紧让经纪人问清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节目。而何冰、归亚蕾是拒绝所有综艺节目邀请的人,却来了这个节目。

PART2 用声音扮演角色:张国立被原著者请吃饭,林更新方了

确立了读信的嘉宾后,关正文专门给每个人写过一封信。在他的口中,他称呼读信的人为“艺术家”。信中,关正文拜托每一个读信的人,“我不要朗读,我要角色、我要生活,我要真实的情感流露”。这种感觉,如同一个导演在给演员讲戏,一封封信背后,其实是一个个戏剧性的故事。

林更新的慌张

林更新是第一个参与节目录制的嘉宾。他录制的当天赶上了节目的发布会。发布会比原定的开始时间推迟了半个小时,宣传跑出来和大家解释,“不好意思,林更新录制有一点超时”。

节目录制棚内,林更新一身同色系西装,九分西装裤,露着脚踝。棚内温度不高,林更新不自觉得会打个哆嗦。也许是第一个录制,林更新开始出现读信卡壳的情况。后期他甚至有点懵,当观众叫停指出他读错了时,林更新会反问一句,“我读错了吗”?

第一次上台读信的林更新内心紧张

关正文其实很感谢林更新,因为“他是年轻人,还这么热心这个事情”。至于林更新的卡壳,他觉得是“特别倒霉”,因为第一个录制,没有前面嘉宾的录制视频可做参考。

“他会觉得那么多人围观我去读一封信,中间出现了一个卡壳,他一定会很担心,他们都看见我卡壳了,怎么办”?关正文说。

之后的发布会上,林更新捂着脸苦笑,他说自己提前好几天就挨个准备了每一封信,上面充满了自己的标识和理解。从上海飞到北京录制节目后才发现,自己准备的信落在了上海的宾馆!

张国立调档期

这个标题讲述的,其实在《见字如面》的嘉宾里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反正很多人都调了档期”,关正文说。比如现在尚未出现的张涵予,第一次邀请时,实在调不出档期,但再次磨合时,还是努力调出了时间。

节目里,张国立娓娓道来,他和王耀庆还合作了一把,两人一样的白衬衣黑马甲,一前一后的读黄永玉和曹禺之间的信件。张国立在节目里读的尽兴,节目外信件的主人公黄永玉听着也畅快,让女儿给节目组打电话,要邀请张国立来自己家吃饭。“这是人瑞啊,咱得去”,这是关正文转述黄的邀请时,张国立的原话。

随后的问题,还是档期。为了调吃饭的日子,张国立给关正文发去了自己的日程安排。“上午、下午、晚上,全国各地”,关正文不觉感慨,“你这是要累自己啊”。最后,还是张国立自己找到了档期中的缺口,“我下了飞机以后,赶紧赶过去,咱们吃饭,然后晚上我再赶回来”。

归亚蕾深红色的眼睛

已经70多岁高龄的归亚蕾,现在定居在美国。那些“赚大钱”的节目她都没有接,却为了《见字如面》专门飞回来,“就要参加这个节目”,关正文说。

正式录制之前,归亚蕾已经准备了三天。节目组特意为她准备了大字版,她不想戴眼镜、怕影响画面的效果。大字版的信被归亚蕾标注的密密麻麻,拿不准的字、拿不准的断点,全都是一个个的记号。

三天熬下来,归亚蕾的眼睛全是红色。到了现场,她还问导演组,这能拍出来吗?关正文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好,“我们现在都是高清,你只要注意观察都能看见,不是浅红、是深红”。

归亚蕾为了更好地展现读信效果,熬红了眼

录制是在北京的冬天。画面里,70多岁的归亚蕾穿着美丽的连衣裙,“特别薄特别漂亮”,关正文心疼的请她穿平底鞋就好,归亚蕾拒绝了。她穿着高跟鞋,优雅的读完了每一封信。

PART3 “冰火两重天”:人们对《见字如面》有多喜欢,就有多忧虑

在某播出平台的项目测评会上,关正文拿着《见字如面》的提案和其他的节目一起阐述,然后他走出会议室,等待主办机构的讨论、评分。几分钟后,他再次被叫进去,主办机构很兴奋的跟他说,《见字如面》获得19.5分,满分20分。“他们说特别棒,所有人都喜欢”。

网友对节目表现出一边倒的好评

但真的到了推广节目阶段,大家的担心又袭来,“有谁会相信它是一个大众产品呢?有谁会相信它可以跟我们一线的娱乐节目比肩呢”?

也许“所有人都喜欢”后面,还应该再加上一句。关正文告诉记者,“我们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困惑,所有人见到这个节目都说喜欢,但同时还会说一句,但是挺可惜的,这是一个小众节目”。

节目的火:平台来买节目跟钱无关,拼得只是纯粹的喜欢

如同“所有人”对关正文表达的评价,《见字如面》的点击量虽然目前无法和一线综艺节目比肩,但是每一个看过的人给出的评论,都是清一色的正向好评。“好节目”、“良心制作”、“一个人听的泪崩了”。更让关正文意外的是,行业内的另外两家播出平台,在短视频发出的第一天,都来了。“关老师,这节目你能给我们吗”?

这让关正文觉得,也许这事成了。

更何况,还有张国立等节目嘉宾的支持。每一个参与节目录制的嘉宾,都给出了关正文一个“公益价”,这也可以侧面表现他们对这一节目的喜欢。

节目的冰:卖了两轮,冠名商仍在决定中

与节目的受欢迎相对比的是,《见字如面》至今尚未找到广告商愿意冠名。

关正文的团队去找过两轮广告商,第一次是拿着节目的方案,第二次是拿着节目的片段。“沟通的时候很困难,我说我要做一个读信的节目,谁信啊?不说它的社会影响,只说这个东西能做成节目,很多人就不信。一个人站在台上,读完信走,这事听起来比读诗节目还不靠谱”。

而关正文把这个节目启动的时候,“所有人都担心”,包括他自己团队的同事,这样的经历他也不陌生,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创办过程中,他也经历过。

一向做文化类节目的关正文团队,给自己的公司取名“实力文化”。他们会成为综艺节目制作行业的正午阳光吗?这可能得等他们做出自己的《琅琊榜》和《伪装者》之后才能得出答案。那《见字如面》会是《琅琊榜》、《伪装者》吗?一切未知。

现在的进展是,已经有几家广告商展现了兴趣,“接近签约了”。

PART4 直面质疑:因为你供应鱼香肉丝,老觉得人们都只爱吃鱼香肉丝

《见字如面》受到的质疑,如同爱它的人对它的称赞一样,没有停止过。如果说这是一次综艺实验,有争议似乎也侧面印证了实验的必要性。

有评论认为这是一档主打情怀的节目,关正文积极否认,“我做的就是市场”。

甚至几乎每个人向他表达的节目是“小众”的,他也不认同。

导演关正文对这档节目信心满满

主打情怀?“我做的就是市场”

或是左权一样的革命情感,或是蔡琴、李小龙一样的名人感怀,或是沈从文、曹禺一样的文人气质。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90度封信件,很容易和一个词发生关联:情怀。“主打情怀”也成为对《见字如面》评价的主流声音。

但关正文却掷地有声地反对了这一声音。他不止一次地向记者表达,自己一开始“就是做市场的”。

“别老说情怀的事,我认为这就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主流需求”。

在关正文的概念里,做市场的人,有短期和中长期之分。《见字如面》显然属于后者。他毫不留情的声讨“那些喧嚣的爆款节目”,“有几个能延续两年以上的”?

关正文如何理解《见字如面》?他说这是“动了脑子的娱乐”,这样的快感要远远大于“感官性的娱乐”。说到这里,他再次重申,“这个价值跟情怀无关”。

小众节目?这是人们根目录上的需求

“所有人”对关正文表达的《见字如面》是小众节目,他也不认同。综艺节目里的爆款,比如《奔跑吧兄弟》(在线观看)、《我是歌手》(观看)等,关正文有自己的不同意见。他举了一个例子,“因为你集中供应鱼香肉丝,老觉得人们爱吃鱼香肉丝,你就忘了还有别的食品,也不供应别的食品。因为供应别的食品是有风险的。但是人们天天吃鱼香肉丝,他们本来就已经腻了,更何况还有好多人不爱吃鱼香肉丝”。

显然,关正文认为,《见字如面》就是非鱼香肉丝食物。

书信是人们打开历史的方法,而历史是人们借鉴经验最主要的来源。从这个角度讲,《见字如面》满足的是“人们生存的需要”。

这不比“鱼香肉丝”大众多了吗?

结语:

很显然,关正文是身上有棱角的人。

对“小众”的高度介意,可能与他的个人经历和知识储备有关。谈起现在的综艺节目爆款时,他的情绪显得高昂、语速变快、语调升高。他把这些节目统称为“感官刺激类节目”。

在他的表述里,“感官刺激类的节目”得不停的改变,否则刺激不动观众了,就会被抛弃。“谁知道你是什么命呢”?

他甚至直言这样的爆款,只是“大家短时间的变异性的狂欢”。采访中,他常常会用“人类”、“整个历史”、“人类文化”等宏大的词语。指出如《见字如面》一般的节目才是人们最终的追求所在。

如果《见字如面》是现在综艺节目风潮中的一个逆流实验,它会成功吗?它似乎引起了水花,会有大浪袭来吗?这个答案,只有观众能给。